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盐铁崔尚书 唐 · 薛逢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伏承相公忽承明诏。
远赴阙廷。
天子倾心。
庙堂虚席。
沙堤尚在。
复瞻丞相之车。
莲幕重开。
再理将军之第。
伏想华轩拥路。
贺客盈门。
喜集鸰原。
风随雁序。
昨者幸从祗拜。
获贡姓名。
言及曩时。
期于远路。
铅黄入镜。
顾陋质而多宜。
金石宣声
觉巴歈之和寡。
因敢专驰状启。
远谢恩知。
伏虑方倦将迎。
未暇披览。
实虞奖拔。
失在毫釐。
其启状本。
谨别录上。
伏望联行之际。
一赐发挥。
俾风波之路不迷。
见常称誉数四。
心期旦夕。
必拟提携。
伏见吾兄当数集会时。
望深赐重言也。
某顿首。
庐山东林寺观音方丈记 唐 · 僧元楚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观音之于诸先觉。
犹孔门之有亚圣。
其悲智应用。
鸿纤毫亿刹。
常如示诸掌。
是以川屈殳。
因伯兄宗厚上人为空王入室弟子。
手足相爱。
尝得闻斯语。
遂舍二十万。
于新殿东南。
造观音方丈。
一间四厦。
西向。
峻栋岩岩。
间出廊庑。
又以香泥。
伏普门功德。
克类端庄。
天饰梵仪。
如语如嘿。
危冠百宝。
风容动摇。
式繄拳拳。
灵贶斯在。
俾愚菲薄。
旌寘坚贞。
愚无文。
苟欲赞其播植善稼。
于斯而已矣。
噫。
兹寺也。
自晋至唐。
五百馀岁。
以土木有坏。
因而造之者数也。
真风未弭。
因而复之者时也。
由是前九江太守给事中博陵公
奉诏指撝之。
旧龙象三十人。
经营建立之。
方三四年。
基构宏壮。
特新前象。
遂得炉峰增色。
图牒再张。
车盖贵游。
结辙林下。
逢迎相贺。
辉动岩轩。
虎溪之波澜。
清尘尾之风韵。
阅绎故事。
饱饫前生。
从容吟啸而去。
若是则安知来者之无柴桑乎。
往者之无雁门乎。
矧馨香庭实。
千花雪明。
重修白社。
期在旦夕矣。
愚江干宿齿。
常梦寐旧岑。
力抒肺肠。
远谢泉石。
亦厚公之惠也。
以唐十六叶圣宣皇帝大中六年壬申春二月十五日
江夏僧元楚记。
崔铉魏扶拜相制 唐 · 沈询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门下。
润色王业。
允俟于良臣。
丹青帝图。
必资于宰匠。
朕嗣膺大宝。
思阐鸿猷。
永惟化源
实属髦杰。
斯所以调六气以遂物。
总万几而富人。
梦帝赉予。
爰立作相。
正议大夫御史大夫崔铉
山河秀气。
经纬长才。
金声含正始之和。
玉立在风尘之表。
正议大夫兵部侍郎判户部事魏扶
天与全德。
性惟中庸。
有致远之宏谋。
负王佐之盛业。
并操身特立。
抱器挺生。
高标旁映于偫伦。
明识动符于大雅。
早登华显。
备阅休嘉。
穆然清明。
郁有素望。
居易求已。
秉仁立诚。
每怀忧国之心。
益竭徇公之志。
或早以精虑。
升于鼎司
深陈造膝之言。
密厉匪躬之节。
或尝以敏用。
服于大寮。
智有洞于机权。
才复深于练达。
爰委纲宪。
仗名节而立朝。
亦总地卿
当会计而经国。
纪纲式叙。
征税益饶。
陟其休庸。
付以大柄。
朕欲宣明号令。
宏济生灵。
致寰海之乂安。
复河隍之土宇。
尔从容奏议。
朝夕揣摩。
副华夏之具瞻。
展舟航之大用。
辅教化本乎无隐。
辨雅正在于至公。
俾践中台
同参庶务。
敬服明训。
式扬茂勋。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咏架上鹰(《太平广记》云:“为儿时,随父元略访韩晋公滉指架上鹰令咏,吟云云。曰:‘此儿可前程万里也。’”) 唐 · 崔铉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江陵镇李石崔铉 唐 · 李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某早拜光尘。叨承眷与。
深蒙异分。屡接清言。
幸曾顾于厚恩。俯见循于末契。
去载分麾南楚。拜节西秦
思贤方咏于嘉鱼。栖止实惭于威凤。
宾筵初启。曾陪樽俎之欢。
将幕未移。已在陶镕之下。
光生邻部。喜溢辕门。
岂惟九□获安。斯亦一方多幸。
高邮君渔钓图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六
神高天宇玉雕摩,遁迹胡为在涧薖。
甓社勋名辞墨绶,当湖风雨恋青蓑。
王钧许约梅花隐,崔铉曾闻楚客歌。
记放春波门外棹,月斜城溆烟多。
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878年8月7日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曾祖翃,皇任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谥忠惠公
祖重,皇任河东县,赠潞州都督
众仲,皇任衡州刺史,赠司空
公讳凝。
字成庶
太原人
礼法冠昏。
著于雅族。
国朝忠惠公
克振农烈。
河东衡州
皆德优位下。
宜其集祉于当世也。
公幼孤。
英发有神检。
整襟受业。
瑞气郁然。
偫辈莫敢轻狎。
相公郑公肃。
实公舅也。
一见耸异
子约为师友。
孝爱识度。
宜其大成。
年十五举孝廉上第。
其为文根六经。
必先劝试。
都邑六冈铭。
益振时誉。
魏相国扶主贡籍。
选中甲科。
崔公操首辟鹾府。
周相国墀镇东蜀。
裴公休廉问宣城
操币者交于门。
视其所知。
知其立矣。
崔公龟从入相。
鄠县校理集贤。
孔公温业宣州
辟为上介。
韦公有翼初为御史丞。
盛选僚属。
公首状拜监察。
鄂州盐铁使赃状上闻。
有力者持为滞狱
公驰传即讯。
涉旬辨决
殿中侍御史
崔魏公出抚淮甸
奏为节度判官
始以省秩命服。
似助准的。
著之美谭。
崔太保慎由浙西又拜徵左史
而大誇得人之盛。
迁礼部员外
宣宗朝尝待制
独被顾问。
正色谠言。
不附权戚。
内署进拟。
竟为所挤。
兵部考功员外
前史称第一流必为第一官。
唯公资望。
人谓无愧。
司封郎中
相国萧公寘判版籍。
请公分佐其务。
俄拜长安
政无私挠。
奸猾革心。
郑公处诲总宪纲。
公以考功郎中知杂事
不示峻厉
僚吏自肃。
相国夏侯公用为中书舍人
旋以同列或非清议。
遂移疾乞免。
同州防禦使御史中丞
赐金紫。
励精为治。
表率列城。
吏民守阙乞留遮道。
宰相言状。
上降玺书褒允。
竟谢疾。
葺居华下。
中外之议。
谓公不司文柄。
为朝廷阙政
竟拜礼部侍郎
澄迈在内廷。
悬入相之势。
其弟保殷干进。
自谓殊等。
不疑党附者。
又方据权。
亦多请托。
攘臂傲视。
人为寒心。
公显言拒绝。
及榜出沸腾。
以为近朝难事。
噫。
仁人之勇。
其可力夺哉。
久之。
时宰竟用抗己。
内不能平。
遂至商于之命。
尚书御史大夫以塞偫议。
商病属邑颇滨于都。
主吏骤更。
破产而不给。
南鄙山阻。
属役尤难。
公俾相资赡。
得以均济。
又治赋羡银。
例皆推估以优俸。
公命即赍月市驿驷。
横扰既绝。
谣讼溢境。
明年检校常侍
廉问湖外。
理潭如商。
罔不慰悦
先是内外使臣江陵理棹
则缘境数州。
皆弊挽舟之役。
公举奏条。
约结官缗。
以僦水工。
自是行役不淹。
遂安逸。
又支郡牧守。
选用素轻。
小大之狱。
不能专断。
系验往复。
动涉岁时。
公命擢法以降。
得自裁决。
苟或滞冤。
方许诣府陈理。
奸绝宿稔。
政赖涤烦。
此皆勤恤之尤者也。
上初即位。
讲求名德。
徵拜兵部侍郎
至京未几。
以本官判盐铁
峻望所服。
科条自振。
征挽之入。
岁中兼倍。
然赋财制用。
不可以私干。
当路者多不便。
遂以秘书监分务。
生徒有言于洛下者。
公神意无忤。
且曰。
吾岂受其任而怠其事者耶。
幸非得罪于君耳。
何憾。
既更岁。
持权者以公论所归。
遂将复用。
遂以大河南缀之内园。
橐奸傲法。
人不聊生。
公捕伏辜。
都下震肃。
汴州黑风之变。
帑藏一空。
今滑橐中令
虽持军有术。
力且不振。
时公方领鹾务。
因诏旨遂使便宜。
以漕米二万石立赈悬给。
中令复大柄。
推功上前。
且行陟劝之典。
乃加检校礼部尚书
按察宣歙池三郡。
公即治未期。
人知化矣。
既而贼党济自九江
且将入屠至德。
公命偏将樊俦扼险以候。
继俦违命轻进。
遂斩之以徇。
令既必行。
人亦自固。
淮南环其境皆为盗有。
公命强弩据采石。
陈旆以为声援。
次将马频又以舟师乘夜鼓噪。
立解和州之围。
明年
凶渠复大入。
都将王涓亦自永阳赴敌。
公宴劳加礼。
且谕曰。
盗匿诈情。
吾尽得之。
缓则抵虚以自张。
急则始降而脱死。
无他谋也。
今席胜益骄。
吾城不劳而可缀。
奋臂而可东。
前无絙发之碍。
若知吾坚壁待之。
其势自衄。
将军第按甲稔威。
以伺其隙。
慎无与之骤战也。
涓意锐。
自州日趋四舍。
南陵
未会食而阵。
遂死之。
明日
中贵人复敛败卒。
尚四五千人。
伤痛之声。
与尘埃相杂而至。
江南雅自怯。
独幸北军以为援。
乃闻涓败。
相顾失色
赖公前策涓不足恃。
拒守益严。
又城下水乏。
而泉自跃出。
人心不摇。
竟免攻围之患。
其后日夕抚循。
常若盗复至者。
先是有星直寝廷而坠。
术者谓保境之劳。
足以暴列于上。
因遂请告。
灾变可攘。
公曰。
东南国用所资。
宣为其屏。
吾遽规脱祸。
则一方尚何赖哉。
誓与此城相存亡矣。
勿复为言。
竟寝疾。
犹日请监军使亲授规谋
以虞侵轶。
其储蓄缮完之利。
到今赖焉。
乾符五年八月七日
薨于位。
享年五十八。
上震悼辍朝。
发使临吊。
吏部尚书
惟公博厚深宏
端洁明懿
极天人之仪品
不陷于浮。
文学之宗师。
不炫其价。
俭惟国宝。
身革时风。
训闺门以孝慈。
育生灵以仁惠。
固已彰彰于四海。
奚俟赞扬而后显哉。
或曰。
近古所谓清贤。
止于乘德秉彝。
高拱以服物。
盖谓徵其材则浼其誉。
今王公声望。
足以贻于信史。
而状之所述。
先必功实。
损益之效。
岂相补哉。
愚曰。
君子践修以溉其本耳。
其外力或可济。
岂知之而不为。
公以是志其大者。
非汲汲于致用也。
斯可盖乎。
图忝迹门下。
义服终始。
兢命撰德。
唯以漏略为愧。
易名有典。
敢俟至公。
考功
窃以修名校德。
非无可久之规。
稽实图芳。
亦在饰终之典。
恭惟故府尚书王公。
标延雅道
藻耀儒林。
业裕匡时。
仁周济物。
洛下则神仙元礼
威振边陲。
江南则谈笑谢公。
册府
必宏声价。
未浼风华
中外具瞻。
浅深莫际。
方启钓川之兆。
俄缠罢市之悲。
悫实不彰。
清尘遽远。
褒扬未尽。
增一字而何惭。
耸劝可神。
登九原而如在。
共仰推公之志。
敢忘报效之心。
克振彝章
必光佥议。
谨状。
崔令尹颂德记 唐 · 苏图元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内黄大邑。亶甲之东壖也。
即为藩阃咽喉。而神散血脉。
前吞马颊。右控龙岗
王豹变之乡。七雄虎踞之地。
张宾崔皓。曾施神国之谋。
荀彧田丰。亦运制胜之策。
高旗长毂。雨骤云屯。
绵历岁华。其来有日矣。
洎故南阳郡恣其酷虐。纵彼凶狂。
纳奸佞之言。忘忠鲠之谏。
内弃貔貅之士。外连乌杂之兵。
祸及生灵。毒流草木。
致使交锋洹水。决战斯疆。
尸满郊原。血流平地。
曹公之入徐壤。靡有孑遗。
项氏之陟襄郊。疑无噍类。
爰我相国。谓左右曰。
然已息干戈。未苏疲俗。
活吾赤子。须藉良材。
乃众举博陵公玭为之令尹。语于相国曰。
公甲门茂族。礼乐名家。
莅事惟能。应机不滞。
累曾抚字。颇善畜牧。
令尹以用于心。可上称尊意。
当如是说。召见怡颜。
亲受化说。以其斯道。
令尹既得。其命寻至。
兹封烟燐之踪。燎庶土之尚烁。
刀剑之迹。染闾巷之犹腥。
蕴室坏摧。极目荒毁。
燕栖春树。人宿烧屯。
十家之中。黔首无一半矣。
国门之内。肯使留二三焉。
莫不测问乡闾。躬询比屋。
伤嗟待之。起念通宵。
憧憧往来。孜孜朝夕。
而又抚之以惠。成之以能。
均讦劝之恩。有推携之能。
末途暮岁。归俗如流。
襁负盈途。接踵而至。
然后重修驿署。置门榻之尤新。
再搆旗亭。饰廊房之亦美。
相国乃赏其功干。迁任新乡
耆老攀车。儿童卧辙。
諠哗塞路。行莫能行。
递相让之。遂再陈请。
乃问于相国相国闻而喜焉。
谓左右曰。当来所举。
信不罔乎。有此政声。
宜从请矣。即可恩以远锡。
爵可就加。才历周期。
两授宠秩。初允劝留之请。
旋加正直之名。信及蝤𧉬。
声扬相府。政追前哲。
名迈古贤。不徇私而立身。
不苟媚而取俗。陶渊明五柳
更益芳声。宓子贱之一琴。
尤光茂绩。我令尹潜敷阴骘。
显著诚明。愈四乡之疮痍。
苏百里之疲瘵。洋洋德美
嘉誉孔彰。聊书不朽之功。
以纪他山之石。县尉樊公偲。
儒囤腾芳。词林茁秀。
心澄皎月。德莹冰壶。
劝彼农桑。出不嫌于乘露。
闻其疾苦。归匪惮于带星。
令尹尽节奉公。劳神瘁思。
席无暂暖。身不求安。
固力规画。不日完辑。
此乃声流众口。德叶偫情。
裨赞之功。可谓大矣。
列在贞珉。以述政能。
大顺元年闰九月十日。乡贡进士苏图元撰。
灵棋经后序 唐末 · 韩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仆知命之后。从宦幽燕。
值唐祚湮微。时岁在辛丑三月中旬
契丹大下。围绕燕城。
原野之中。略无虚地。
尽白壤而已。士庶惊骇。
寮属惶惑。弱子幼妇。
晨夕不保。自是无所控告。
遂焚香以灵棋经筮。得三上二中二下。
卦辞云。土地平安。
无有艰难。大宜种作。
利用往还。翌日
勾院博陵公郎中召饮。因议兹事。
博陵曰。某昨日亦得斯兆。
是时契丹攻围转逼。有僧同族。
始以当家。因相慰问。
又虔祝而筮之。前卦复显。
至五月。救兵不致。
仆与同辈在昌平县令周居隐怀来县吴湘都押衙宗古同宿于守备之所。
忧援兵来缓。因言是经。
遂众请虔祷而筮之。得二上一中。
见卦体不全。合坐愕然贻叹。
览其辞曰。以事托人。
日望其意。乃至于今。
获嘉喜。事须淹留。
终保其志。颜曰。
以其位孤微。不能自立。
吉则终吉。但应迟尔。
至六月。危困愈甚。
仆又请筮之。众曰休休。
若得好卦。犹不敢仗。
如更凶恶。转加愁思。
余自心口相谓曰。但自掷之。
好即扬。凶则自谋脱命之计。
由是掷之。依前得土地平安无有艰难之卦。
至七月九日。门徒医术士郭彤云来相省慰。
仆不在家。与诸子共话灵棋经之事。
复恳祝之。掷而成卦。
亦得土地平安之卦。仆因启愿。
若免斯难。当手书十卷。
传于好事者。是年八月二十四日
大兵解围。乃知至諴感神。
至诚感灵。敬叙其事。
附于十卷之后云。党紫团山叟韩运序。
范正国世祖柱国绍兴十九年三月 宋 · 曾几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赵氏铁网珊瑚》卷三
子仪世祖柱国告。
以其时考之,「检校司徒中书令使」者白敏中以是官为凤翔节度使也。
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悰」者,杜相也。
检校司徒出使,有崔铉襄阳令狐绹使□中,而幕侍中则未之考焉,当俟博雅君子。
绍兴己巳三月晦日,赣川曾几书。
乔行简辞免提举国史实录院提举会要敕令经武要略恩命不允诏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四、《平斋集》卷一四
房玄龄监修国史、实录,崔铉之进读会要,与萧何次律令魏相之知兵略,皆宰相职也。
卿以名世鸿硕,爰立作相,内外万务,盖无不统,矧简策之记、兵律之志乎?
维是诸书,事严体重,设官分纂,旷岁未就,非老于经制述作之学总提其纲要,诸儒将奚所折衷而收汗青之功哉?
国典有常,巽章良过。
所辞宜不允。
相国崔公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
唐相国博陵公姓崔氏
讳涣字某。
元宗扶正厄运。
保维宸极。
肃宗绍复大业。
底绥生人。
代宗朝羽仪百辟。
历官二十三。
享年六十二。
大历三年冬十有二月二日薨于道州刺史之寝。
明年
归祔于洛阳北邙山
今上六年。
追赠尚书左仆射
夫人荥阳郑氏。
华阴郡太夫人
以子贵也。
公三娶。
前夫人生冢子常山公
公之清德重望。
天官亚相之位。
后夫人荥阳郑氏恭公之理命。
以无违为大。
而黾俛拘忌。
出入衔恤。
推周公合祔之事。
凡龟从筮逆者数。
呜呼。
天不以西汉韦平之美惠于吾君。
使常山下世。
永怀不集。
故有没代之庸著遗令焉。
贞元元年秋九月
季子京兆府三原丞扬孙前渭南尉元方。
哀奉常山之志。
逮乎在殡。
是月壬午
博陵公之。
明月丁酉
华阴郡太夫人洎继夫人陇西李氏之丧归。
礼也。
公大父讳炜。
中书令博陵王
于皇唐有再造勋。
事具国史。
考璩。
礼部侍郎袭博陵王
魏元忠赵贞固为友。
出处齐名。
公则礼部之第二子也。
天宝中历屯田左司员外郎
出为歙州刺史
绵州
锡金印紫绶。
大驾南巡。
以至诚大义。
感悟圣主。
中兴之业。
见于言下。
擢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灵武接位。
上宰房公琯奉册书国玺。
唯新景命。
是时也。
中原有羿浞之乱。
东南有吴濞之衅。
乃三分天下之一。
以八柄付公。
俾公仗节督护河南山南江南淮南之地。
凡受脤专征者。
由公以律。
二千石以降。
唯所迁置。
公于是度用均赋。
息人缮兵。
外攘四封。
内叙多士。
望高寄重。
怙宠者排之。
左常侍
杭州刺史
俄转常州
徵拜秘书监太子宾客大理卿
坐失系囚移信王府傅。
尚书左右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
大历中
元载颛政。
中外附之。
公对扬内庭。
数其不赦之罪。
上颔之未谕。
公抗词焉。
寺人属垣。
漏言于
未几。
道州之役。
逞憾故也。
公标鉴遐明
姿度宏粹。
松茂玉洁。
风清雨润。
文以经邦为用。
学以为已为宗。
承祖祢以付子孙者。
清白孝友。
其哲人哉。
夫人磁州刺史曾之孙。
颍州太守裕之女。
年若干。
捐公之馆子曰摐。
常山公
夫人舒州刺史绍之孙。
左羽林录事参军晃之女。
年若干。
遗公之禄子曰摙。
仕万年尉。
不幸早夭。
二夫人地清天和。
夫贤子孝。
四者均有之。
清之发祥。
和之应寿。
贤之用贵。
孝之报荣。
四者皆违之。
哀哉。
孝孙元方。
痛先人存殁不伸之志。
其号天也。
与吉凶俱。
咨于叔父扬曰。
先志未从。
不敢以见先祖。
是日也。
奉二夫人合于此室。
既定而常山祔焉。
常山门吏。
见托铭石。
其词曰。
穆元辅
归全故邱。
列树已拱。
清风悠悠。
邈矣夫人
同凋上春
配忠生孝。
翊圣怀民。
赖及于国。
庆达其身。
五父双启。
九泉同闭。
遗厥嘉祥。
及尔昆裔。
祭唐叔文817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维元和十二年岁次丁酉六月己未朔二十一日已卯。
河东节度使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张宏靖
敢昭告于晋唐叔之灵。
惟神娠母发祥。
手文为信。
殪徒林之兕。
以启墟。
受密须之鼓。
以疆戎索。
岂止削桐无戏。
归禾有典。
宜在晋蕃育。
与周盛衰。
况式瞻西山
神灵是宅。
每廷烟夜簇。
岚气朝隮。
必肤寸而合。
油然以遍。
蓄泄在我。
神宜主之。
属淮雨为灾。
粢盛将废。
是用率兹祀典。
以荣閟官。
伏愿降福蒸人。
撤兹阴沴。
俾三农有望。
万庾斯丰。
永储牺牲。
以答神贶。
尚享。
元和中
掌记戎幕。
时因晋祠止雨。
太保高平公命余为此文。
尝对诸从事称赏。
以为徵唐叔故事。
迨无遗漏。
今遇尚书博陵公移镇北都。
辄敢寄题庙宇。
会昌四年三月十五日
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德裕
大中时宣宗朝,崔铉秉政,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人语如此。帝闻,书之于扆,卒以此罢。) 唐 · 不详
四言诗
郑杨段薛,炙手可热
欲得命通,鲁绍瑰蒙(一作鲁绍瑰蒙,识即合通)
唐 · 李忱
海岳宴咸通(《南部新书》云:“宣皇制泰边陲曲,有此句,后懿皇以咸通建号,其先兆也。”),七载秉钧调四序。
今遣股肱亲养治,一方狱市获来苏大中九年七月甲午崔铉左仆射淮南节度,帝于太液亭宴饯,赐诗有“七载秉钧”之句,儒者荣之)
崔铉淮南节度使平章事 唐 · 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九
周用召公为桢干之臣。
以正天下。
故入调鼎鼐。
则弼亮之道尊。
出抚方国。
则藩宣之功著。
我有上相
天实閒生。
文武之用。
并高于昔贤。
中外之寄。
允资于硕德。
爰举旌钺。
仗于股肱。
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上柱国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崔铉
瑞玉凝姿。
春林发秀。
贞谅实德。
谦虚葆光。
冲用既臻于化源
达实每宏于理本。
后凋之色。
劲节自高。
含金石希代之音。
正声特异。
洎发扬令闻。
辉蔼公朝。
道无缁磷。
言符体要。
相如之丽藻。
夙侍禁林。
傅说之旁求。
早膺台席
日者历居廉镇
尝总朝纲。
令肃方隅。
风行宪署。
及膺我宠擢。
复司化权。
每正惟公。
持平不挠。
畅缉熙之茂典。
宏经纬之明谟。
功勒旂常。
道光夷貉。
山甫匡周之操。
子房佐汉之志。
终始一心。
周旋七年。
富人斯久。
伪缉(疑)愈勤。
是宜载图尔庸。
优尔恩宠。
乃眷淮海。
号为通都
控扼实据其咽喉。
封部适罗其灾患。
予所注意。
尔其往哉。
于戏。
居则秉鸿钧。
绍阿衡之业。
动则驾长毂。
方叔之勋。
苟非全才。
孰膺重任。
若抚封之长术。
阜俗之嘉谋。
一部之惨舒。
三军之政令。
我属良弼。
则又何规。
勉登将坛。
敬佩相印。
副是宠寄。
其惟戒哉。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扬州刺史大都督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大夫博陵公兖海署卢鄯巡官834年5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判官地实清门。
人称端士
和以接物。
谦而饰躬。
自赞藩条。
盖推宾彦。
幸今休逻。
无惜辱临。
事须请摄观察巡官
杜悰右仆射崔铉户部尚书 唐 · 武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六
君之用臣也。
进则用其才。
劳则逸其事。
况丹青大化。
左右朕躬。
谟明之效巳彰。
岁月之勤亦至。
俾其宴息。
用保初终。
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悰
贞庄有容。
沈厚多敏。
早历内外之任。
备陈经济之谋。
刚厉驰声。
肃恭推美。
通议大夫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博陵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崔铉
诚明挺操。
温粹含章。
擢自禁垣之中。
列于台司之上。
献替不倦。
沈研益光。
而皆披衮在廷。
事君宏道
方当注意。
资尔令猷。
或趋尚之閒。
时闻于朋比。
黜陟之际。
迹涉于依违。
朕尊礼大臣。
虚襟庶政。
将务羲唐之化。
所期伊吕之贤。
苟曰未谐。
岂副佥属。
临轩永念。
能不怃然。
宜解职三台
列官八座。
揆长天台之右。
地居户版之雄。
勉思令图。
服我成命。
可行尚书右仆射
可守户部尚书
进国朝会要表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八
臣闻自古帝王,必有兴治之迹,垂诸万世而可法,不在简策乎?
唐有天下逾三百年,制度文章,可谓盛际。
贞元间苏冕始为《唐会要》,其后崔铉续之,王溥复加补缀,而一代之典修矣。
国家奋起唐季、五代败坏零落之馀,规模闳远,声昭亡前。
肆我仁祖,爰命迩臣,纂修本朝会要。
肇自建隆以来,止庆历四年,成一百五十卷,副在秘阁
岁月寖深,后事莫述。
皇帝陛下天纵神发,惟所规画,靡不丕就。
间者躬下明诏,嗣恢前志,命官以次添修,十有二年,始克成书。
续以庆历四年,止熙宁十年,通旧增损,成三百卷,总二十一类,八百五十四门。
其间礼乐政令之大纲,仪物事为之细目,上自帝后,以底臣庶,内之朝廷,施于蛮夷,有关讨论,顾无不载。
其文至简,其事至详,助溟渤以会百川,仰高明而包万象,稽参尽在,推而易行。
岂止便遗训故实之求,抑亦信叠矩重规之盛。
臣与观圣作,粗摭前修,惟殚部落之勤,无益事辞之实,干冒宸揽,伏增愧惧。
臣无任。
按:《华阳集》卷四四。又见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六 清 · 瞿士雅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引玉集卷二
少年何事负初心魏承班,桐尾烧焦难望琴白居易
岂有文章惊海内杜甫,更无消息到如今李远
题桥每念相如杜荀鹤,抱膝时为梁甫吟李群玉
幸遇圣明千载运崔铉,无愁当路少知音李中